2016年全国高考二卷作文题之想法
Jianjun
全国高考二卷作文题: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生发展,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,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,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:课堂有效教学、课外大量阅读、社会生活实践。请根据材料,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,比较上述三条途径,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。这是一个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,好多考生都感觉写起来很是困难。那么这个作文题,究竟难在什么地方?
难就难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必须只选一个角度,不能综合各个途径。语文学习,无非是三种途径,而且是提高素养确实是需要学校的培养、平时的积累以及社会生活积淀。三者取其一,而且要论述的有理有据。在学生看来,这三种途径的结合体,才能够较好地学习语文。但按照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,必须三者取其一。每一个选项论述起来在论据和论证方面很是匮乏,所以学生感觉到棘手。而且在现实中,确实是三者不可或缺,作文就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其中之一,这就是难题。
难就难在从说理到现实操作的转化。现在的学生在大道理方面理解的很是深刻,也不缺乏所谓的论据。而这个作文要求是操刀和实验方面的行为。更多的是现实如何学的问题。而我们在现实之中如何学,就是三者综合的结果。没有学校的培养,很难奠定基础。没有平时的阅读,哪有素养的提升。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,我们的语文学习是空洞和虚无缥缈的。讲大道理,比如价值观,论据层出不穷。但真正的操作层面上,就是一个怎么做的问题,论述起来,绝对是论据准备不充分,论证方式无从下手。
难就难在语文学习现实和理论是脱节的。真正地语文学习,还真的没有什么好的方法,只不过是且行且总结,且行且体悟。而这个作文题目,就要求你三者取其一,而且是就你如何学习而论述。学习语文确实没有多少理论的指导,很多时候就是自己不断摸索的一个过程。这不像数理化,在操作层面上有理论的指导,更有实践的运用,而语文学习是一种无形的学习,更是一种个人的感悟或者积累。
难就难在解决问题。任务驱动型作文,就是要求解决问题,而这三个途径就是一个整体,但考生不能综合,只能是三者取其一。这就是困难和困惑。说明这个作文题出的很有水平,而且确实可以拉大差距。如果把握的好,也许就会高出一筹,可能就会出类拔萃,这就是作文题需要考出的效果和差距。范范的理论说教,谁也可以说出个子丑寅卯来。但就生活中的语文学习,因为我们现实就是三种途径,非要三者取其一,这就是难之所在。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解决问题往往都是综合各个条件来解决的。但任务驱动型作为就是要缩小解决面,才能考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。这就是当前语文作文教学和考试的一个难点。
|